新华社金沙萨10月9日电 题:惠民生、促发展、通人心——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记者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非洲国家踊跃参与。截至2023年6月,已有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非洲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大陆之一。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惠民生、促发展、通人心,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千家万户“享红利”
2023年年初,随着西非第一大深水港、由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莱基港正式开港运营,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终于结束了多年没有深水港的历史。
莱基港的启用有效改善尼日利亚的货运压力,加快港口货物运转速度,提升港口吞吐量,有望创造近3600亿美元总体经济效益和17万个工作岗位。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在非洲修建了超过6000公里铁路、6000公里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院和诊所、170多所学校、45个体育场馆、500多个农业项目。这些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合作红利直接惠及非洲各国的千家万户。
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速度具有重大意义;在建的刚果(金)金苏卡变电站项目,是2021年刚果(金)加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后,中刚双方合作实施的首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多年来,由于缺乏供水基础设施,安哥拉卡宾达地区的民众饱受缺水煎熬。大部分居民依靠当地送水公司每天用水罐车定点取水、送水,居民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便利得不到满足。
2022年6月,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卡宾达供水项目竣工,帮助当地解决了用水难题,也让许多村民第一次用上自来水。
“中国人帮我们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我们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到几公里外的河里取水了!”提起这一供水项目,当地居民佩德罗·乔斯充满感激。
近年来,中国在安哥拉兴建的众多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项目陆续完工。安哥拉能源和水利部长若昂·博尔热斯说,非中合作符合非洲国家的利益,受到非洲国家广泛欢迎。“中国企业承建的项目遍布安哥拉全国,有效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也为安哥拉创造了就业岗位。”
多元合作“无止境”
肯尼亚东部沿海地区夸莱郡希莫尼镇的水产品初加工厂里,当地员工正在熟练地处理渔民刚刚捕获的新鲜鳀鱼。经过清洗、整理、煮制、晾晒后,处理过的鱼干被送入冷库,等待漂洋过海出口到中国。
当地渔民杜拉告诉记者,与中企合作给他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2023年6月底,首批出口中国的300多公斤肯尼亚深海鳀鱼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亮相。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九项工程”框架下,中方积极推动非洲特色农产品对华出口,设立输华“绿色通道”加快检疫准入程序,支持非洲国家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竞争力。2022年,中国与肯尼亚签订肯尼亚输华野生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要求议定书,标志着两国进一步深化渔业贸易合作。
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以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为龙头,助力非洲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进程。近年来,中非合作拓展至更多新领域,迈进新赛道,创造新机遇。
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已吸引近百家企业落户,投资额超过25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不断推动双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农业银行与刚果(布)合资成立的中刚非洲银行,由中刚两国元首共同推动设立,打破了刚果(布)没有大型本土商业银行的局面;今年成立的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将助力提升非洲国家卫星遥感应用能力,为非洲国家发展赋能。
从农业、基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到绿色发展、卫生健康、金融和数字创新等新兴产业,中非经贸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贸易与工业发展部长沙班表示,中非合作没有止境。
人文交流“树典范”
中非经贸往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与非洲各国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愈加深入,为发展中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人文交流、民间往来已像黏合剂一样将中非人民牢牢连接在一起,为新时代中非合作注入强大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