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兴衰关系着发展全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推出《以“理”服人丨高质量发展“县”在进行时》,八位党校青年教师带你解锁中国县域发展的“韧性密码”。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毛佩瑾,讲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密码”。
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毛佩瑾。
我的家乡在浙江诸暨,那是一个人文风华、钟灵毓秀的地方。诸暨不仅是西施故里、珍珠之都、古越文化的发祥地,它还有另一张亮眼的名片,那就是“枫桥经验”。我从小就听家里长辈说家乡的风土人情,诸暨人“讲理明义、耕读传家、讲信修睦”的人文传统,深深植根在我儿时的记忆。我想,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积淀和文化内核,“枫桥经验”才会在这样一个江南小镇生根、开花、结果。上世纪六十年代,诸暨枫桥镇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1963年,毛主席首次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并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六十载日月轮转,“枫桥经验”已从县域实践蝶变成国家治理宏图中的重要组成。
新时代“枫桥经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不仅回答了县域治理的核心关切,也道出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大背景下,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重视,对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县域作为国家治理结构中“最后一公里”,不仅是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追求美好生活的关键场域。没有高品质的美好生活,又何谈高质量发展呢?
“枫桥经验”传承至今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县域治理新模式,可谓形式多样、百花齐放。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治理密码”。
“党建密码”。发挥红色引擎政治势能和组织势能,是县域“治理密码”的核心。我在福建挂职期间,有基层干部跟我谈起县域党建怎么抓时是这样说的:“推进基层党建从‘一片’到‘全面’,关键是要建强每个党支部,实现整乡推进、整县提升,避免因党组织功能弱化导致‘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因此,“党建密码”的一个重点是提升党组织引领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浙江诸暨始终坚持党建“五大引领”助推基层治理,包括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发展引领和服务引领,回答了“谁来领导治理”“怎么领导治理”和“谁来落实治理”等问题。甘肃陇西县推行“党委设在产业链、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三链”建设,依靠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党员帮带群众致富。党组织是县域治理的领导核心,要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通过党建引领下活县域治理的“一盘棋”。
“党建密码”的另一个重点是“关键少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牵好县域领导班子“牛鼻子”,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县委领导班子队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唯有民心向背才是衡量官员政绩的标准。从河南兰考县的焦裕禄到福建东山县的谷文昌,都是“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的县委书记好榜样。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地父母官,真正做到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是推动县域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
“民心密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是县域“治理密码”的根本。一些地方治理出现了需求和服务不适配不均衡,关键是没有把人民的需要和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一地父母官要常怀爱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富民之策,敢于“面对面”,善于“键对键”,既用好“脚板”也用好“平板”,多维度了解社情民意,实现政心民心,心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