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庄稼“育苗”,还是干部“墩苗”,都要掌握火候、保持耐心、讲究技巧。近日有媒体披露,一些地方“墩苗”机制不健全,出现“选苗”搞摊派、担子压得过重、选派干部意愿不强等个别情况。好好的“墩苗”,为何好苗子没长出来,反而有的还蔫了、枯了、夭折了?这无论对年轻干部个人的成长还是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而言,都有不小的启示。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然而,刚参加工作的干部就像小树苗一样,需要精心浇灌、修枝剪叶,基础打扎实了才能茁壮成长。只有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新时代以来,一大批年轻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艰苦地区“墩苗”,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只不过,早熟的果子不甜,“拔苗”的干部不踏实。原本用心良苦的“墩苗”机制,在一些地方的落实中变形走样,成了下指标、搞摊派的“苦差事”。有的不管不顾,不考虑事业发展需要,不匹配年轻干部实际,“赶鸭子上架”;有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着局长、书记的名头,却还得配一个能力强的“保姆”,有名无实;有的只管“派”,不管“墩”,只要对上汇报得材料,不管基层工作的情况……凡此种种,都与“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的要求背道而驰。
只墩不用不行,只墩不管更不行。“墩苗”是一个完整的周期,需要做到全过程“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组织上把年轻干部放下去,不是“镀金”的,更不是走过场的,而是要在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经受摔打、接受磨炼的。这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应付不得!干部“墩苗”,必须坚决避免墩而不用、墩而不管、墩而不干的倾向,坚决克服“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时在时不在”的问题。
火热的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既靠组织培养,也靠自身努力。铁肩膀是压出来的、磨出来的,硬本领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在“墩苗”过程中,年轻干部也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单位“庙小”了,岗位“屈才”了,或者嫌弃基层条件、畏惧工作强度,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墩苗”,更要坚持“墩好苗”,才能培养出干事创业的好干部,实现个人成长、群众满意、事业发展的统一。